为推动和规范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临床指导与使用,2016年8月16-18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的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宣贯大会在京召开,会议重点宣贯解读了7月1日起施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边振甲,中国卫生监督协会会长赵同刚,以及近百名临床及营养专家出席会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绝对当下食品领域中众所瞩目的亮点。随着老龄化社会逼近,以及人们对临床营养需求的不断增加,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潜在市场巨大,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滕佳材表示,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了特医食品的法律地位,特医食品是给予特殊人群特定疾病状态下的营养支持与保障,按照特殊食品实施严格管理。大力发展特医食品产业,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滕佳材强调,特医食品涉及种类较多、组份较多、工艺复杂,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目标人群的健康安全。特医食品行业和企业要重视自律与规范发展,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做好生产经营工作。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提高研发能力,设计符合特殊人群需要的产品,不打擦边球、不投机取巧、不炒作概念,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产品。
会上,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成立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用委员会,委员会由69位医学及营养专家组成,将建立一个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多学科专家团队,促进特医食品在基础研究、配方设计、研发生产、临床试验和流通应用等方面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规范化,协助政府管理部门在政策制定、技术支撑和教育宣传方面的工作。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肿瘤中心主任石汉平教授当选主任委员。
石汉平
石汉平教授做了《还营养为一线治疗》的主题报告,强调了营养治疗对于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主要针对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其对于不同程度患有上述疾病状态人群的营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先前的临床应用实践已明确表明,经过科学研究设计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能有效满足疾病状态人群的营养需求、降低疾病状态人群的肌体组织负担、加快疾病状态人群的身体康复。伴随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度的逐步完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将在中国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在中国医学营养相对落后,目前中国80%还在使用静脉营养,而WHO倡导口服营养或肠内营养;即使是在肠内营养市场,我国的特医产品种类也相对较少。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规模以上医院住院病人得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营养支持尚有明显不足,对于非住院病人和中小城市以及广大农村的疾病状态人群,缺乏营养支持的现象将更为突出。总体来说,尽管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营养支持的国内临床患者约达上亿人次,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公众,包括临床医生,还比较陌生,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尚不能满足我国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公众健康需求。
会议期间还召开专家媒体交流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稽查局以及食品监管一司、二司、三司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介绍了在新《食品安全法》、《广告法》框架下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监管政策和要求,围绕科学传播报道特医食品的话题展开交流与讨论,并听取了会员代表的意见和建议。